主冊面向二善盡社會責任

112-116年善盡社會責任計畫執行簡介

    澎湖長年來以漁業、觀光業為主要產業,但近年來賴以為生的漁業備受環境汙染與人為破壞導致各種漁獲量銳減;觀光業受到國外觀光與COVID-19疫情的衝擊影響也呈現不穩定狀態;加上,澎湖受限於海島型的地理位置限制未能跟其他縣市連結,教育資源的獲取相較其他地區較為困難,封閉式的教育難以有效培養優秀人才;偏鄉就業市場小導致壯年人口外移的現象多年未見改善,在地特色產物沒有有效的推廣的方式,更難以擴張就業市場;人口分布仍以老年人的占比較高,社區老化問題在近年來明顯需要被重視。

    綜觀以上描述的問題,澎湖科技大學為澎湖縣唯一一所大專院校,本校希望藉由學校資源推動大學善盡關懷在地社會的責任,鼓勵師生致力保護海洋生態、推動社區童青銀共學、永續創生在地產業、關懷新社區型態等相關議題為職志,以達到SDGs 11永續城鄉、SDGs 14保育海洋的使命。近年來,本校師生在海洋生態諸如藻類、魚類的復育以及海洋環境的保護上竭盡心力;在觀光產業的推廣諸如綠色旅遊、在地特色食物、本地觀光地圖的建模等不遺餘力;還有像是老化社區的創生與活化、匯集社區力量提升在地教育量能、推動新移民融入在地社會等問題上結合在地政府與民間單位的力量努力改善。

本期將推動重點:

1. 持續推動五大目標:本階段將持續推動海洋生態永續發展、教育紮根與文化傳承、綠能與減碳運動、社會融合與文化交流、科技健康生活等五大目標,以逐步深耕與在地社會的夥伴關係,累積本校特色。

2. 加強與澎湖縣政府的合作:定期舉行與澎湖縣政府的研討會議,探討合作事宜,確保官學合作管道的順暢和政策對接,並將學校的資源和專業能力應用於地方發展。

3. 建立在地合作夥伴網絡:鼓勵各計畫團隊強化與地方政府、社區、企業、社團組織、青創團隊等建立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從而加強資源共享與共同發展,為共同關懷及解決在地重要發展課題而努力。

4. 修訂課程開設規定及激勵制度:調整和優化課程開設規定,使其更具彈性,滿足社會責任與學術需求的雙重要求,同時修訂激勵制度,鼓勵更多師生參與社會責任相關活動。

5. 鼓勵整合型團隊的組成:在現有計畫團隊外,本階段將鼓勵校內各院系教師組織全新的整合型計畫團隊,投入重要的在地議題,結合場域夥伴共同為澎湖社會永續發展而努力。

6.  辦理講座、課程與社會實踐成果交流:舉辦跨領域的講座與社會實踐交流活動,促進知識共享與經驗交流,提升學校及社會各界對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認識和參與度。

 

友善列印 回上頁